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高強度治療可減少心血管死亡
現行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治療推薦呼吁保持紅細胞比容(hematocrit)少于45%,但這一治療策略并未得到隨機化臨床試驗的驗證。意大利Consorzio Mario Negri Sud研究所的Marchioli博士等人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,他們發(fā)現,對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與紅細胞比容處于45%—50%的患者相比,達到紅細胞比容少于45%目標的患者心血管死亡和主要靜脈血栓顯著性降低。論文發(fā)表于雜志NEJM 2013年1月3日在線版。
研究人員對365例曾接受靜脈切開術、羥脲、或二者聯合治療的JAK2陽性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隨機分組,分別給予強強化治療方案(目標紅細胞比容,<45%)(低紅細胞比容組)或弱強化治療方案(目標紅細胞比容,45—50%)。試驗主要復合終點為至心血管原因死亡或主要血栓形成事件的時間。次要終點為心血管事件、心血管事件住院治療、癌癥發(fā)生率、進展至骨髓纖維化癥、脊髓發(fā)育不良或白血病轉化、以及出血事件。研究人員還進行了意向治療分析。
結果顯示,在經過31個月的中位隨訪期后,研究人員報道低紅細胞比容組182例患者中有5例(2.7%),高紅細胞比容組183例患者中有18例(9.8%)達到主要終點(高紅細胞比容組風險比3.91; 95% 置信區(qū)間[CI], 1.45 至10.53; P=0.007)。研究人員統計發(fā)現,低紅細胞比容組有4.4%的患者達到主要終點及淺靜脈血栓形成,與之相比高紅細胞比容則為10.9%(風險比,2.69; 95% CI, 1.19 至6.12; P=0.02)。研究觀察到低紅細胞比容組進展至骨髓纖維化、脊髓發(fā)育不良或白血病轉化以及出血的患者分別有6、2、2例,與之相比,高紅細胞比容組則分別有2、1、5例。不良事件發(fā)生率未見顯著性組間差異。
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高強度治療可減少心血管死亡
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,對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與紅細胞比容處于45%—50%的患者相比,達到紅細胞比容少于45%目標的患者心血管死亡和主要靜脈血栓顯著性降低。